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历史
  • 地理
  • 经济

      区人民政府驻胜利路112号,邮编:315200。行政区划代码:33021。区号:0574。拼音:Zhenhai Qu。基本概况
    镇海,古称浃口、蛟川、海天雄镇。现辖二镇四街道,2005年底,户籍人口22.49万人,陆地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环境宜人。
   镇海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浙东门户”之美誉。镇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冀,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北濒杭州湾,与上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一直是对外交往的主要口岸,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镇海港是宁波港的主要组成部分,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1200万吨,并拥有我国最大的5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贯通、舟山连岛大桥从镇海登陆以后,将从根本上打造镇海全新的区位格局,镇海将全面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
   镇海人杰地灵,是海外“宁波帮”的重要发源地。涌现了以包玉刚、邵逸夫和应行久等著名人士为代表的镇海籍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有5000余人。镇海籍的科学家、艺术家层出不穷,生物学奠基人贝时璋、英国诺丁汉大学原校长杨福家等是26位镇海籍中国“两院”院士中的杰出代表,并涌现出了连环画家贺友直、国画家顾生岳、油画家陈逸飞等20多名著名书画家。
    镇海古迹众多,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招宝山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是浙东著名的旅游胜地,建于道光年间的威远城,气势雄伟,古海塘城塘合一,有“东海长城”之美誉。九龙湖风光绮妮,是宁波十佳新景之一。悠久的历史在镇海形成了敢于拼搏的海防文化、敢闯世界的海上丝路文化、开拓进取的商帮文化等传统特色文化,并与现代都市文化相结合,构成了具有镇海特色的文化气息和文化环境。
   2004年,镇海区实现全社会生产总值172.09亿元,增长33.0%,全社会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8157元,比上年增长41.7%;实现全区财政总收入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8.5 %,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7.06亿元,增长29.5%。
   镇海农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重心转移,推进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生态型发展转变,着力、构筑都市农业体系、生态绿色体系、农村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体系(简称“四大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洪府十四年(公元1381年),当时的镇海县称作定海县,明州又紧靠镇海。帮称“镇海”
 镇海历史悠久,小港横山下、沙溪蛇山山麓,均已发现有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遗迹。春秋末越国建国后,其地始有所归属。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会稽郡,立句章县,因本地处句章县治之东,故称句章东境,为时843年。唐武德4年(621)析古句章,分置姚、鄞两州。八年,更鄞州为鄮县,本地改称鄮县东境。唐元和四年(809),在鄮东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治之始。后梁开平三年(909)5月,吴越王钱镠巡视明州,筑城于望海镇;闰八月,钱镠因望海镇地滨海口,有渔盐之利,奏置望海县(《太平寰宇记》),为建县之始。未几改为定海县。当时县境仅辖清泉、灵绪、崇邱和金塘四乡。
 宋熙宁十年(1077)划鄞县灵岩、泰邱、海晏三乡归定海,元丰元年(1078)划金塘隶昌国,清泉析为东西两乡,自此县辖七乡,定为上县。元时建置袭宋制。明洪武二十年(1387),昌国废县改卫,原昌国县境(今舟山市)统隶于定海县,直至清康熙年间。
 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原定海县为镇海县,定海建名达778年。次年,析出原昌国境另建定海县。至此,舟山归属镇海为时300年。镇海县建置相沿民国时期未变。镇海县名共历299年。县自始建至撤销为时1077年。
 1984年,划镇海县部分行政区域,设立宁波市滨海区。
 1985年7月,根据国政字[1984]99号文件,撤销镇海县、扩大滨海区、设立镇海区。
 2000年,镇海区辖5个镇、1个乡:城关镇、贵驷镇、骆驼镇、解浦镇、庄市镇、河头乡。
 2002年,镇海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社区、17个居民区、66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2004年底:镇海区总人口220186人,其中农业人口87326人。2005年底,户籍人口22.49万人。
 镇海是海外、“宁波帮”的重要发源地,镇海籍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有5000余人,较著名的有包玉刚、邵逸夫以及全美华侨工商总会会长应行久等。
 镇海龙鼓是汲取本地传统龙舞和锣鼓经精华,经重新整理、揉合,创编的一种大场面、大气势同时又富于海洋风格的全新民间表演艺术品种。其初创于1999年,2000年获浙江省广场舞蹈大赛金奖,2001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居庸关长城杯中华鼓舞大赛山花奖”等多种奖项。
 
 镇海龙鼓演出时,可根据需要,决定演出时间长短与出场人员多寡。队伍多时可达百人,少则四、五十人亦可。
 镇海龙鼓从传统的舞龙和锣鼓经中创新而成。其主要表演形式为龙形鼓2条,每条113节,分则为鼓,合则成龙,另置14只大、中、小型京鼓、红堂鼓和定音鼓(其中最大红堂鼓直径1.6米),又有大、中、小锣与钹54(面)副。表演时,以??锣鼓节奏的变化,作各种队形变换。
 镇海龙鼓表演既有江海奔流、一泻千里之势,又有袅袅婷婷、曼妙婀娜之韵。舞蹈宜街头、广场以及大舞台表演。演员服饰可随不同需要作相应更换。舞蹈既可展示历史传统,也可表达现代风貌。
 

 镇海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北濒杭州湾,与上海一衣带水,是宁波市的北大门。区域面积23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5万人。区辖蟹浦、九龙湖两个镇及招宝山、蛟川、骆驼、庄市四个街道。
 
 招宝山
 招宝山位于镇海城东北部,古称侯涛山,又名鳌柱山。侯涛即由“波涛汹涌,惊浪拍天”得名;鳌柱皆因山巅原建有“插天鳌柱塔”;招宝则是“南舶所经,百珍交集”,寓有“招财进宝”之意。招宝山南北长0.6公里,东西宽0.32公里,占地22.6公顷,最高点海拔80.2米。
 镇海城区是个水网密布的老城区,内城河由西向东蜿蜒交错,贯穿整个城区。由于内城河连接中大河,河床呈东高西低走向,平时只能用关闭闸门来保持水位,多数时候河水成为死水。
 镇海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冬夏季风交替出现,春秋季节有海陆风环流发生。
 本地无风沙现象,地质状况资料:
 (1)地表之土质:灰褐黄色粉质黏土
 (2)岩层之深度11.5M
 (3)60年代以来,经地震部门鉴定,镇海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确定镇海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区,工程建设按VII度设防。
 气 温:
 l、多年平均气温16.3度
 2、月平均最高气温27.8度(7月)
 3、月平均最低气温5.2度(1月)
 4、极端最高气温38.5度(1988年7月20日)
 5、极端最低气温—6.6度(1977年1月31日)
 湿 度:
 1、年平均相对湿度79%
 2、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9%(1984年6月)
 3、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60%(70年12月、88年12月)
 4、极端最小相对湿度10%(74年3月19日)
 气 压:
 1、年平均气压1014.0hPa
 2、年最高气压1038.4hPa(1981年2月2日)
 3、年最低气压975.2hPa(1981年9月1日)
 4、夏季严均气压1005.5hPa(7、8、9月)
 5、冬季平均气压1023.1hPa(12、l、2月)
 降 水:
 1、年平均降雨量1400mm
 2、年最大降雨量1578.7mm(83年)
 3、年最小降雨量797.3mm(79年)
 4、时最大降雨量8l.2mm(87年7月30时44分开始)
 5、一次最大暴雨量161.2mm (持续时间81年9月22日14点16分至23日18点16分)
 6、最长连续降雨天数 18天,251.1mm
 7、年平均降雨天数150.1天
 8、30分钟最大降雨量53.7mm(81年9月23—13点56分开始)
 蒸发量:
 l、多年平均蒸发量1499.0mm
 2、月最大蒸发量293.0mm(71年7月)
 3、月最小蒸发量33.9mm(90年2月)
 风:
 风速及风压值(以距地面10高度为准);
 1、瞬时最大风速>40m/s(1980年8月28日)
 2、年平均风速5.2m/s
 3、夏季平均风速小8m/s(7、8、9月平均)
 4、冬季平均风速6.1m/s(12、l、2月平均)
 5、10分钟平均风速34.3m/s(1988年8月8日)
 6、基本风压值60—65公斤/平方米
 风向:
 1、多年平均主导风向及频率SSW、10.8%
 2、次主导风向NNE、NNW、NE
 3、夏季主导风向以东南偏东为主
 4、冬季主导风向以西北为主
 降雪:
 l、年最大积雪厚度14mm(77年1月30日)
 2、土壤冻结最大深度50mm
 雷 暴:
 年平均雷暴日数31.1天
 雾:
 l、年平均雾日数24.5天
 2、年最多雾日48天(84年)
 日照时数:
 l、年平均日照时数1907.8h
 地 温:
 l、—0.8m月平均最低地温(2月)9.1度
 2、—0.8m月平均最高地温(8月)26.1度
 3、—1.6m月平均最低地温(3月)12.4度
 4、—1.6m月平均最高地温(9月)23.5度
 
 镇海区已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精细化学等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72.09亿元(其中区属76.1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3.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82元和7187元。
 根据浙江省和宁波市“十五”与2010年产业布局规划,镇海将作为宁波和浙江省发展以石化工业为主的化工工业区,以促使一些省、市属重点化工企业和国际化工跨国公司向化工区转移集中。
 化工区滨临东海,有34平方公里的滩涂围垦资源,并拥有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该码头具有300万吨/年的液体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吞吐能力,拥有大小储罐106座、总容量达40万立方米,并有输送管道直通化工区内,具备发展化工工业所需的港口条件。
 目前,化工区已经形成以全国特大型化工企业--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集聚优势,同时吸引韩国LG化学社、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化学有限公司、台湾高银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见龙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普莱克斯气体公司等重要化工跨国企业相继落户,镇海滨海化工工业园区正逐渐成为国内外大型化工企业最佳的投资场所。
 2005年,镇海区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区属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6.16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的顺利开局奠定了扎实基础。
 去年,区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区属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达到了340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工业增加值55.24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工业利税22.55亿元,同比增长19.3%,主要工业指标增幅名列全市前茅。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都市型农业逐步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达110亿元,同比增长67.7%,占全区工业产值的33%。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0.89亿元,同比增长13.7%。五大物流市场成交额达到169亿元,全区旅游总收入达到9.4亿元。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全面实施科技创新10+1工程,新创建市区级工程中心6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63项,市级新产品139项,通过科技创新取得工业科技成果33项,专利授权205个。“一府二中心三校四所”科技合作不断深入,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人才合作和引进进一步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更趋完善。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成效。去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2.4亿元,增长13%,而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同比降低5.8个百分点。企业的产品性能、附加值和生产效率在发展中明显提升,而生产管理成本、对环境的影响却有了下降。
 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取得新突破。积极抓好存量、低效土地清理盘活工作。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新建企业平均实际投资强度同比增加了30万元/亩。平稳度过夏天电力供应最紧张时期,使电力紧缺对企业生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提高。2005年区属生产总值较2002年增长了84%,而同期主要工业污染物COD排放总量却下降了12%,三年来群众环保信访投诉下降70%,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保的“双赢”。